第(1/3)页 明朝的官办书院,在朱元璋的大力推动之下,已是空前繁荣,多数童生都是自官学所出。 例外之处有三: 一个是县以下地区还没有能力普及,还以私塾为主; 一个是经济较好地区,富裕大户会请私教上门授课; 还有一种情况,则是中了秀才还没中举的学子,自己开办所为谋生的私塾,在有官学之地夹缝生存,收费不高,混个温饱。 在京城演乐胡同中就有一这么一个私塾,下午五点,数位学生依次走出私塾大门,董太启站在门口神态肃穆。 “先生再见!”一众学生躬身行礼。 董太启则道:“路上切莫贪玩,回家不要忘了复习功课。” “是先生!” 学生乖巧答应,起身后就变了一个模样,嬉笑打闹蹦蹦跳跳的四散而开。 原本绷着一张脸的董太启见此会心一笑,转身回到院中,正要将门合上之时,外面却传来一阵阻力,这门如何也关不上去了。 “康平!别关门,是我!”外面传来憨声,随后一个身高八尺的壮汉挤了进来。 “任辉你怎么来了?”董太启意外的问道。 这任辉是董太启恩师的远方侄子,年初从乡下投亲而来,在自己老师手下做个六艺教习混口饭吃。 任辉不客气的打开院中的水缸,哐哐几大瓢水下肚。 “呃啊,可是渴死我了!” 见董太启一直盯着自己,任辉又回到门口:“康平哥,这次你一定得帮帮我!” “那进屋说吧。” 董太启将任辉引到屋内,两人分宾主刚落座,任辉就急不可耐的说:“康平哥,我想借你些银钱。” 董太启闻言指着自己满身的补丁苦笑:“你看我像是个有钱的人吗?” 任辉抓住董太启的胳膊道:“这不是早些时候家里见了个姑娘,非要五十两聘礼才能下定,您是我好大哥,弟弟求求你帮帮我吧。” “五十两?我哪有那么多钱?”董太启惊呼道。 “多少都行,我家也出了一些。现在差的不多,大家帮忙凑凑,应该能凑出来。 第(1/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