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9章 鼎州决战-《碧海飘香》


    第(2/3)页

    可听过了又能怎样,只是心儿硬了一点;不听又能怎样,它的出现,就代表着伤痛和死亡,送走一个个枉死的冤魂。还是用爱心去缅怀他们吧,愿他们能步入真正的天堂,不会再有苦痛。

    可世间哪来的天堂,半半都是地狱,你踩着我的脚,我缠着你的腰,你踩着我的肩膀,我抓握住你的头发,一步一步往上,送走一批,迎来一批,永无休止。

    但也不要过多伤心,一个个人,一代代人,都是这么过来的。

    可如果真有那么一天,你不需要踩着他的脚,他不需要缠着你的腰,你不需要踩着他的肩膀,他更不需要抓握你的头发,那是多么美好的一片景象,多么喜人,多么让人向往。

    或许真就会有那么一天,只是大家还没能遇见而已,只要一代代人努力起来,坚持不懈,他们还是相信会有那么一天的。他们相信,没有做不到的,只有想不到的。

    可能就是为了它,那个美好的愿望,白谷跟黄宗指挥着他们手下的将士,英勇地攻打着武陵城。三个城门都被攻破了,官军像极了洪水,像极了猛兽,将那看似敌人的叛军击败在他们的威武之下,让他们失去了呼吸的权利。

    其实那些倒下的叛军不是敌人,他们是一群可爱的穷苦百姓,他们只是实在受不了那欺人太甚的不公与不仁,他们在呐喊,在抗争,只为了活着,谁也没有资格不让他们活着。只有他们活的好了,这个天下才是个好天下,才有资格享受永久的太平。

    不能让血儿白流了,益王带着美好的愿望,跨在马背上,冲进了城里。看着如山的尸体,益王的心软了下来,慌忙站上城楼,对着那万千生灵大声高呼:“放下兵刃者,不杀。”

    那些本就为了混口饭吃、不被饿死而战的苦难人,听到了希望,听到了最为美好的声响,见着奔腾而来的洪水猛兽,在无可奈何中,放下了手中的兵刃,抱上了那高贵的头颅,蹲了下去,又将回到那个将生死大权操握在他人手里的命格里。

    杨尧见状,终于压制不住心里的激动,对着眼前这些曾经如何如何忠诚于自己的追随者们感觉到极为的失望,大喊一声:“你们背叛了神的旨意,就等着下地狱去吧。”余音还在苦难者的头顶回荡,赶忙带着那些还满怀忠诚的追随者,头也没回地向南门逃命而去,他再也不想管这些人的死活了,他总感觉他们欠了他的,最少欠了他一个享受荣华富贵或是出人头地的机会。

    可杨尧还是忘记了一样东西,那南门不是留给他的,是王猛留给那些不愿抵抗的苦难人的。它代表的是希望,是一个从善如流,不是野心跟欺骗,更不是一个躲藏在血水里的享乐与抱负伸展,或是一个为了得到更多享乐而生长出来的野心。

    天地间哪来的神,只有一颗人心,为善之心,它将主宰一切。今天或许不行,明天或许也不行,后天应该可以了吧,只要大家愿意为它奋斗就行。

    杨尧跑了,追随者们放下了神的意愿,受降了。丢盔卸甲,扔掉兵刃,抱头蹲地,躲到一边。

    益王走下高楼,对着那些死去或是活着的苦难身躯,滴着眼泪,高呼起来:“你们就安下心来吧,朝廷定会原谅你们的过失,定将给你们一个满意的交代。你们只是迷失了心智,现在好了,都回来了。”

    在无数个愿语中,这片热闹的土地开始走向平静,走向太平,将会慢慢好转。

    再也不需要担惊受怕,不需要朝不保夕,不需要为了吃顿饭不饿肚子而拿着刀去伤害他人。

    其实他们没有错,他们的愿望是那么的淳朴,饿了吃饭,困了睡觉,半夜没鬼敲门,一生平平淡淡、勤勤恳恳。可就是这么简单的一个愿景,那个看似高高在上的朝廷,就是没法或是根本就不情愿让他们得到满足,他们能不心动吗。他们是那么的普通,那么的平凡,那么的脆弱,可又是那么的伟大,支撑着这个美好的世界,他们就是些值得去尊重与爱护的人。是由于他们,这个世间才会如此美好,如果连他们都活不成了,这个世间还需要美好干什么。有时,真是官逼民-反,为了生存,不得不反。伟大,却有些盲目,好多时候都被人利用了去。他们一路走来,一路呐喊,一路抗争,社会在进步,制度在完善,伟大的华夏民族必将迎来更为美好的明天。

    想着这些,王猛的心软了,手软了,连他身下白马的蹄子都软了。

    他走了,带着五千兵马,拖着杨尧平时坐着的那张黄金打造的椅子,围攻鼎口去了。他想用杨尧逃跑的消息,给那些坚守在鼎口城墙上的苦难人送去一份希望,降了吧,大家都好。

    杨尧逃离武陵,过资水,直奔宝台山水寨,组织几千水军来救鼎口,在下址江口与刘文心率领的水军鏖战,落败,逃回宝台山。在逃走的那一刻,杨尧对着黄不佑跟杨律钦大声喊道:“黄不佑,杨律钦,你们这些叛徒,背叛了自己的兄弟姐妹,你们将有何脸面矗立于天地之间。”

    黄不佑跟杨律钦一听,泪水直挂,懊悔不已,提起钢刀,就向自己的脖子抹去。

    刘文心跟郭凯一把挡住,强行抢下钢刀,刀锋在两人的脖子上留下一道不是很深也不是很浅的口子。见着那从脖子上留下来的血水,刘文心两眼温润,声音颤抖,大言不惭道:“是不是背叛,不是由他杨尧说了算,是由那些幸存者说了算。行为对了,何来背叛;行为不对,何来亮节高风。你们带着部下投诚,减少了杀戮,是在救人,不是在害人。”

    黄不佑跟杨律钦听过,不为所动,对着那些曾经是兄弟的死难者就是一个跪拜,几个鞠躬,不管自己是对还是错,这都是欠他们的,必须的还,最少也得寻求个原谅。两人了却了心意,在刘文心的领导下,清理战场,安抚那些受降者。
    第(2/3)页